深圳市欧凯财税顾问有限公司 专业提供代理记账、财税顾问、财务尽调、税务诊断等服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审计实务] 制造业下SAP系统存货审计关注

[复制链接]

6905

主题

8294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91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4:2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制造业下SAP系统存货审计关注
槿思成

引言:
        对于SAP这样的ERP系统进行IT测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真正实务中,具备IT测试能力的国内事务所应该是比较少的。那么在进行实质性程序中,应该关注什么呢?
        如下是思成工作的总结,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关注企业的成本分摊分配逻辑

        SAP在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成本计算方式,以及是否启用物料账等不同,对于sap系统中,差异分配是sap存货循环关注的重点,该事项需要负责该循环的项目组成员尽力穿透其成本核算逻辑,需做穿行测试,了解整个过程的结转,分配。不知道企业成本的计算方式,比较难对于明细的信息的把握。思成有过经验,通过成本分配的逻辑,发现过企业的问题。
      对于差异分配,是滞留在存货科目中,或者结转至损益科目中对企业的利润是显著不同的,故而对于逻辑的分析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这个直接影响会计师对于存货科目,成本科目的金额的认定。

成本月结后,差异科目合计金额应为零

       根据CO月结逻辑,差异科目应该进行合理分摊,分摊结果CO-FI应该对平,此时将FI科目还原为实际成本,如果月结后差异金额不为零,需评估金额的合理性。需要关注差异金额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一贯性。
      例如原材料科目下边的差异科目:原材料-价格变更差异、原材料-单层结算差异、原材料-多层结算差异、原材料-采购价格差异等月结后合计金额因为零。


在制品期末余额合理性需要进行分析



       sap的在制品科目和我们理解的在制品是存在差异的,在SAP中称为WAP。SAP系统成本会计月结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操作就是KKAO,这就是系统计算未TECO和DLV的订单到在制品的过程。在制品不是通过料、工、费的简单相加得到的,而是实际投入(当期实际料、工、费投入)与实际产出(部分完工入库转出的标准成本)的一个差数。从金额上理解在制品就是定单未完工情况下的当月差异(实际投入-实际产出)。

        在日常生产中:在制品和半成品是会计上的概念区分,而在实际的生产线中,他们认为在制品和半成品几乎没差,都是未生产完毕的产品。又因为在制品时一个较为特殊的科目,其具有很大的调节空间,而且貌似该调整在sap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说白了就是隐藏成本,虚增存货。

如果在制品期末余额存在异常,并且引起怀疑时,在盘点时,需对于在制品科目进行盘点和确认,不要相信企业说的在制品科目是没有明细之类的话。也不要因为觉得半成品已经盘点足够量了。

关注非集成科目和非集成凭证

         sap是德国软件,有着德国人的严谨,但国内生产过程是非常有创新性、跳跃性、艺术性,好吧请原谅我这样说。故而很多情况下,通过系统自带的集成凭证(逻辑)是无法满足企业核算的需要,此时可能会需要建立非集成科目,用于成本会计的核算以及调整使用。故而对于财务做的非集成科目下的非集成调整凭证,对于大额的成本调整凭证,应关注其合理性,尤为需要关注的年底和年初的相关调整凭证。


价格的准确性

       标准价格的准确性,也会影响差异金额,被审计单位如果标准价格长期不更新(原材料标准价,还是标准作业价格),并且标准价格与实际价格差异较大,应关注为什么这样。每一个上sap的企业所耗费上线和维护成本都是巨大的,事出必有因。

数据警惕   

       对于获取的数据,要关注是否存在被企业从系统导出后,进行二次加工的可能性。即便说SAP的数据不准确,也要获取一手数据,同时知道不准确的原因,及调整的理由。对于会计师无法进入sap系统,无法自主导出数据,是否会视作审计范围受限呢?

什么都是系统惹得祸

       对于财务人员经常说的,这个都是系统,我不知道怎么弄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你不要知道那么多等托词。如果是存在重大疑虑的,要相信,只要你想知道,就一定可以知道的。思成有过直接和企业当初上线的关键用户(财务经理)对接过成本逻辑,有过和当时负责上线的外部顾问询问成本逻辑的东西,有过要求子公司财务去向总部询问,有过要求成本负责会计解释,有过和成本会计一起研究和勾稽过他们的逻辑……
所以,只要你想知道,就一定有办法知道,你搞定不了,可以和项目负责经理、合伙人提出需求,说明为什么要知道,这个的必要性,如果真的是有需要的,一般内部会支持的。
        其实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你的强势是需要建立在你对于专业的自信,对问题的判断,对事项的了解的基础上。所以关注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内部逻辑又显得非常重要。

按照表格的形式思成整理如下:





http://bbs.esnai.com/thread-5163916-1-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深圳市欧凯财税顾问有限公司
专业提供代理记账、财税顾问、财务尽调、税务诊断等服务。
您,专心创业去改变世界;我,专业服务免财税之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标签索引|OK CaiShui.com ( 粤ICP备2022051489号 )

GMT+8, 2024-11-28 22:57 , Processed in 0.04957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