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账整理思考
藺龙文 / 2019-01-31 17 0 文字 大 正常 小
标签:会计技术 乱账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导读:乱账整理 技术难度 应对措施 会计与税务分离考虑思路
乱账整理,技术难度很高,近期对这个方面进行一些思考,权当总结。
乱账特征:
1、单据缺失
2、凭证不规范,错漏较多,甚至遗失
3、内控不规范,甚至没有内控约束
4、伴随舞弊现象,原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不配合处理
5、相关人员对具体事项出现遗忘,记忆不清,拒不配合现象
乱账整理的关键点:
根据现有资料和现有人员回忆,恢复出过去一段时间的经济业务状态,业务决定账务,不能对业务概貌进行复原,没有办法对账目进行整理。
这就像面对一副已经破损的画,首先得根据现有信息得出破损之处原本面貌,色彩等等,然后用技术手段给予弥补,如果不能得知本身面貌,仅仅使用技术手段弥补,这就是“事后补假账了”。
基于上述关键点,乱账整理措施如下:
1、找到现有可供恢复业务原貌的单据,如银行流水,出纳日记账(如有)、库存台账(如有)、合同(如有),一些私下记录(如有)等。
2、以银行流水为基本蓝本(因为这可以到银行打印,相对比较全面),在电子表格中按照日期顺序制作一张业务发生表格,注意原来业务处理不规范,银行流水摘要很可能和实际业务不一致。
3、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其他记录信息(现金日记账,私下记录,库存台账等),按时间顺序插入相应业务在上述表格中。
4、在第三步基础上,逐一审查原来乱账留下的凭证,将表格中信息体现在当前凭证中的,标注凭证号,如果原来乱账没有凭证号,可以铅笔先行标注。
5、对于原始乱账中记账凭证体现出来的业务信息,而上述表格中没有体现出来的部分,按照日期插入业务信息,这种插入的业务信息要单独标注,因为很有可能是虚假业务。
6、整理表格,要求业务相关人员进行逐一回忆,看有没有重大遗漏,如果有重大遗漏,进一步根据其回忆收集相应证据,并在表格插入。
7、再次整理表格,填列业务信息,注意对于一笔业务,根据现有信息可能会有多种解释,比如一笔进账,当时收据遗失,银行进账单填列不规范,导致银行流水摘要和实际业务不符,银行流水摘要可能是“借款”,而当事人可能认为是“投资款”等等。这种情况,按照现有信息分析,以最可能的情况来初步认定具体业务。
8、根据上一步的资料,用一个简易财务软件将业务信息体现的财务信息填制凭证,形成科目余额表。这时候账务整理人员根据科目余额表进行初步分析,查找逻辑错误,比如现金负数等等。
根据账目体现逻辑错误,寻访当事人进一步回忆以提供资料,根据新的回忆和资料,再次重复上述第6步第7步的操作。
9、再次制作凭证,形成科目余额表,这时候结合财产清查措施,与相关往来单位(人员)对账,查找差错,对于重要性以上重要差错,争取从往来单位获得证据信息(复印),再次完善对业务整理的电子表格,再次用财务软件录制凭证与形成科目余额表。
10、将科目余额表和损益信息提交给利益相关方(如各股东审阅),这时候可能矛盾比较集中,实务中,部分股东会质疑很多费用开支,而原管理人员和负责管理的股东会呼喊冤枉,说还有很多支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报销。
这时候账务整理人员要解释取得单据的渠道及证据指向性质,也要解释这不是最终结果。针对利益相关方的矛盾与争执,要有条理的一笔一笔协商达成意见,根据其意见再对业务定性,进一步整理。
比如某些支出,初步整理作为费用,而利益相关方不认可,这要转挂往来科目,一些支出确有发生,由于操作不规范,没有票据体现挂个人往来的部分,转挂费用。
经过上述程序形成一个初步结果。
上述程序,建议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等会计原则来处理,取得利益相关方认可。
乱账整理难点:
若考虑税收问题,乱账整理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因为会计上可以“实质重于形式”,而税法上往往还讲究“法律形式”的完善,否则增值税,所得税等等面临极大障碍。
本来是乱账,1、原始发票等单据缺失2、发票、入库单、合同、银行凭据证据不相吻合。这些问题比较突出,账务整理人员可以逐笔拉出清单,什么业务缺失单据,哪些单据在税收上有障碍,这时候给企业提出,给出补救方案建议,要求相关业务经办人员进行补救,这时候要平衡补救难度和税收利益大小。
如果补救难度大,技术上不能实现,争取在税收策略上按照征管法考虑“核定征收”。
乱账整理,技术难度很大,工作量及利益相关方矛盾突出,遇到有舞弊情况,责任人员不愿意配合和故意隐蔽会进一步加大难度,涉税法律证据不完善及证据指向不一致,也是棘手问题。
总结:
本文对于乱账整理,提出根据现有单据信息恢复业务原貌的思路。将会计问题与税务问题分开考虑。先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界定业务内含和会计分录,然后再进一步考虑税务上可能出现的发票缺失及法律形式瑕疵等问题。
http://shuo.news.esnai.com/article/201901/185574.shtml
|